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云南这一边境村寨的“逆袭”之路_每日看点

2023-06-05 23:02:17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云南边境线长4060公里,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110个沿边乡镇、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2021年7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要求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2022年11月,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云南提出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迈进。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延续、拓展和深化,更实现了治理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创造了边境基层治理的新亮点。

5月以来,人民网记者先后走访西双版纳、文山等地的沿边村寨,看各村寨如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上输入关键词“上寨村”,相同的村名有60个,实际肯定不止,哪怕在人口不足40万的小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叫“上寨”的村子就有好几个。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里带“伟”“丽”等一样,仅从村名看,“上寨村”存在感不强。

可地处中越边境的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委会上寨村民小组硬是通过努力,从全县几个叫“上寨”的村里脱颖而出,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是县里产业兴、生态美、边民富的标杆。

村里还定了“小目标”:让自家“上寨”在更大范围内家喻户晓。“只要网友提到上寨,首先就想到我们。”村小组长廖世兵志向不小。

理想看似遥远,万一实现了呢?

航拍上寨村。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上岗首日村集体账户余额2.17元

行走在上寨村,道路宽敞、绿植遍布、空气清新……随处能感受到这里的美。空中俯瞰,村庄镶嵌在翠绿青山中,白墙灰顶的房屋依山脚排列,一大片稻田铺展在大地上……俨然一幅绘画大师创作的美丽村寨画卷。

早年间,村民们住的是土基房,走的是车开不进村的土路,村民们埋首苦干,就是找不到致富路子……哪怕再有名的绘画大师,照着这样的“模特”画,作品怕也和美丽扯不上关系。

6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怎么变美?“得先把大伙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廖世兵说。

怎么激发?需要在大时代背景下,找一个好的带头人。

廖世兵就是合适的带头人。52岁的他前半辈子经历颇为丰富:小学毕业后没钱继续上学,他跑到县城打工,听亲戚说去广东打工工资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只身前往,最厉害时做到一家工厂厂长,厂里三百多号工人都是他从老家招去的。

期间,廖世兵的财富开始积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揣着四十多万积蓄回乡时,做小组长的父亲惊讶儿子怎么有那么多钱。“该不会是抢的吧!”廖世兵笑着回忆父亲当时的话。

回乡后,带着老乡到广西种树、干工程、种中草药……虽有波折,但靠着农家人的诚信,加上后天学来的生意人头脑,廖世兵的财富持续积累,他和家人也早早“逃离”上寨村,在富宁县城安家。

这期间,时代发展的浪潮一浪猛过一浪,但偏远的上寨村变化却不大,路还是土路,房子还是土基房为主。直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党委政府扶持下,不缺精气神的上寨村人开始谋求转变。

有精气神是好,可要把一村人心聚起来不易,得有好的带头人。2015年,村子换届,干了49年村子带头人的父亲退了下来,镇里找廖世兵谈话,问他愿不愿接手。

廖世兵犹豫了,“做小组长就没时间挣钱。”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可转念想:“党委政府信任我,又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所以还得干。”心里的两个自己几番争辩后,廖世兵决定干。

他把想法告诉自家“掌柜”——妻子。“放着好日子不过,自寻啥苦日子,脑子是不是有病……”一向温柔的妻子自然不愿意,破天荒地把廖世兵臭骂一顿。

“村里这样松散下去不行,必须有人管。还有,两个厂我交给信任的人管理,不影响挣钱……”廖世兵好说歹说,妻子松了口。

就这样,廖世兵回到村里,心气很高的他打算大干一场。可移交账目时他傻眼了,村里账上只剩两块一毛钱。“买包烟都不够,这怎么干,拿命干吗!”他带着气说。

可想想“一口唾沫一个钉”,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就得算数,既然同意干,就得把这个“烂摊子”干出个样子。

廖世兵“走马上任”了。

村里的林下中药材基地。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产业多元村集体收入“滚雪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小组长不算官,但廖世兵还是决定“烧把火”。

他思考过,村里发展不好的原因虽然很多,包括路不通、水不富足、产业不强。但也有优势,比如人不懒。

从哪入手?“要想富,先修路”,他想到这句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口号,决定先把村里两条出村路修了。

怎么修?钱从哪来?廖世兵召集开村民大会。“会开完你就跑了”有村民不信他会长期留村里。

廖世兵没说啥,拿着镇政府支持的15万元,他找到一起做工程的朋友,希望对方支持物料,然后村民投工投劳。三四个月后,路修好了。镇上看到成果,又给了村里5万元装路灯。

“这小子行。”村子人开始相信,廖世兵是真的要回村带着大伙一起致富了。后来,村里缺水,廖世兵又通过同样的方式带着大伙修了蓄水池。

“产业是发展的关键”,这话谁都明白。可发展啥产业?怎么发展?2017年,镇政府请来专家,发现上寨村适合种植沙梨,且市场前景不错,于是鼓励村民种沙梨。

各家种各家的吗?“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得抱团发展。”党委政府政策支持下,廖世兵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每家每亩地出1000块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苗木,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带着大伙一起干。

有村民不信种沙梨能致富,廖世兵自掏腰包带他们考察学习,这些村民才打消顾虑。两年等待后,600多亩沙梨有了收益,村民们拿到了“回头钱”,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产业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弱。2018年,村里又因地制宜,带着村民梨树下种中草药,同样由合作社提供苗木,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户投工投劳,收入的10%归集体;剩下的90%,49%归农户,51%归合作社。归合作社的51%,在获得收益后按村民入股多少来分。

廖世兵有多年种植中草药的经验,林下中药种植很快取得成功,每家每亩有10万元左右的毛收入,加上合作社分红,村民们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村集体资金跟着增加。廖世兵说,去年仅中草药一项,村集体资金就增加140多万元,比刚接手时的只剩两块一毛七不知翻了多少倍。

孩子们在放学回家路上。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乡村旅游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这些年,靠着“五金”利益联结机制,村里有了钱,村民们有收入。

这还不够,这几年,一方面靠村集体资金,一方面有党委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村里对软硬件设施提升改造,建了健康步道、超市、餐厅、酒店等,让“钱生钱”的同时,也让村民们享受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

农闲之余,村民们到超市、餐厅、酒店、中草药基地等务工,又获得一份收入。再看周围十里八村,虽说发展也快,但上寨村明显已处在领先位置。

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村民们不满足于此。乡村旅游这几年成为趋势,上寨村山清水秀,又在边境,基础设施又相对齐全,村里决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这两年,村里依山建了林下中草药基地,游客可畅游其中;还建了烧烤区、民宿等,让游客尽情享受沿边村寨的美景。去年国庆节,村里投资新建的儿童游乐园开业,游客带着孩子体验游乐项目,既给村里增添了人气,又增加了收入。“今年春节假期,游乐场收入最多的一天有58000多元。”廖世兵说。

下班后的徐龙艳正在浇绿植。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民徐龙艳前些年在广东打工,2018年回村后承包了村里的餐厅,之后又管理村里的超市,儿童游乐园开业后,她又到游乐园上班,每月工资2800元。家里还有4亩中药材,还参与合作社分红,每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最近家里打算再买辆小轿车,这两天她正学驾照,准备学出来就去提车。

产业越做越大,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强,咋管理好这些资产,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党委政府指导下,村里成立三资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议事组、理财组、监督组组成,村里花每一分钱,都要经过严格审核。

对下一步打算,廖世兵和记者掏心掏肺地讲起来:“和很多地方比,村里的旅游特色不足,我们还要再思考。我们还打算结合村里的中草药资源,建立康养中心,吸引更多人常留村里。我还有个目标,就是每年村集体收入能稳定在四五百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地处中越边境的上寨村,这些目标正一步步实现。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